工程信息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程信息 > 正文

微山县驩城镇:“三道加法”答好小城镇环境整治提升“高分卷”

更新时间:2024-05-28 12:47:44点击次数:9315次字号:T|T
近年来,驩城镇立足“省级县域次中心镇”、微山“卫星城”定位,将小城镇环境整治提升作为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头等任务、一号工程来抓,善用“三道加法”,做实“系列举措”,将环境整治的难点痛点转化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支点亮点,全力描绘“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镇面貌大为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的新图景。

“统筹推进+重点突破”
答好整治提升“必答题”

一是坚持“上下同步”,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设全国“卫生镇”创建、“拆违治乱”整顿、人居环境整治、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等多个工作专班,实行组长负责制,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目标责任到岗、任务到人、挂图作战,形成上下同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条块结合”,科学谋划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高标准制定《驩城镇小城镇驻地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重点任务、完成时限、保障措施等具体要求,为推动小城镇建设管理提档升级强化工作指导。扎实开展“周例会、月小结、季分析、年考核”,定期总结成绩、查找不足、理清思路、调整方向,及时分析解决整治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动态掌握工作进度,确保小城镇驻地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坚持“内外兼修”,完善机制保障。牢牢把握“攻坚突破、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十二字方针,充分发挥环境综合整治“红黑榜”考核激励作用,将77个自然村根据基础条件差异,划分为“ABC”3类,每月组织领导干部、社区书记、村支部书记及人大代表等分社区开展实地观摩、评比排名,扣除“后进村”月度绩效奖励“先进村”,以目标导向争先进、以问题导向比干劲、以效果导向树典型,倒逼各村加快形成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答好整治提升“加分题”

一是自上而下,让队伍“强起来”。为提升治理效能,镇党委要求各“后进村”明确一名科级干部全程包保、定期下沉、指导提升,机关包村干部常态化到村开展帮扶。同时,及时调整优化网格化管理责任分工,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明确3——6名公益岗人员为街巷长,通过集中培训,明确整治标准,划分路段片区,细化责任分工,让“小岗位”发挥“大作用”,实现“整治无死角、责任无漏洞”的网格化、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模式。

二是加大投入,让环境“靓起来”。驩城镇抢抓春季绿化有利时机,坚持“处处见绿 一步一景”原则,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一系列植绿、护绿、养绿活动。以入村主干道、文化广场、重要节点等区域为重点,全面栽植补植石楠小苗、冬青、黄杨、红花檵木苗、雪松等共计4万余株。对房庄党群服务中心精品路路段进行专项提升,通过排查缺株断垄、明确补植方案、专人把关指导、规范栽植养护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绿化品质,改善小城镇驻地面貌。开展“微换装、精提升”,在各村主干道绘制“彩虹中线”,创作以“红色文化”“家风家训”“田园山水”为主题的彩色墙绘,既保留“乡味”又增加“看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走新走心”。

三是浓厚氛围,让群众“动起来”。坚持政府引导,动员群众参与,推动实现“村内无空地、处处皆田园”“推窗见绿、开门见园”。鼓励各村利用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出来的闲置宅基地、边角地、荒废地等土地资源开展“四小园”建设,通过篱笆围墙、见缝插绿、旧物利用等办法,打造既注重美观又兼顾实用,既完成“规定动作”又体现“自身特色”的“一村多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活环境的需要。倡导“自己家园自己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引导村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全域创建效果,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摆脱脏乱差”到“追求乡村美”转变提升。

“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答好整治提升“抢答题”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明确分管领到牵头实施“九个一”工程,以“项目化”推动专项提升“精细化”。投资460万元完成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规范群众购物环境。通过改造停车场、平整废弃坑塘、划定路边车位等方式,增设车位430个,改善镇驻地停车难问题。合理规划角落用地,打造冯驩电影院和卜寨两处“口袋”公园,完善路灯、公厕、健身器材等设施,充分满足群众休闲娱乐体验,以“民生温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二是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全力推进秩序管理。持续开展城区“五改”、治“十乱”专项整治,加强城建、交警、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以“巡查+劝导+执法”为手段,开展拉网式整治、分路段包保。统一规范停车场12家,取缔非法经营洗车场1家,悬挂五包责任牌413处,清理私搭乱建47处、店外经营103处,规范广告牌匾156处,查扣违停“三小车辆”241辆,集中整治国道518两侧违建5200余平方米,切实营造出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美丽宜居的驻地形象。

三是挖掘特色文化底蕴,放大以文塑城效应。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塑旅、以文兴业,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打造土楼和美乡村、下辛庄家风家训馆、尹洼村“红色小馆”、西田陈“知情小院”等历史文化场所,开展“芦苇丛中讲党史”“追寻红色印记”“讲好家风故事 培植奋进力量”故事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活动,为美丽城镇建设浸润文明乡风,擦亮“人文”底色。

摘自 看微山客户端 2024.05.23 微山县融媒体中心
看微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