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点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24小时热点 > 正文

宁波:市场支撑现场 “两场联动”共建宁波行业诚信

更新时间:2024-01-02 08:40:14点击次数:9664次字号:T|T

近年来,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把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作为促进建筑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迭代升级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新机制,加强信用监管的支撑作用,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提高全行业诚信水平。同时,力求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对现场安全质量的信号传递反馈和支撑作用,形成对从业主体强有力的执业行为激励约束机制、社会公开监督机制和质量监管机制,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安全质量共治格局。

一、主要做法

全过程监管,为工程安全质量时刻“保驾护航”。与传统的断续式监管模式不同,宁波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贯穿市场主体在建筑市场从业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周期。在事前监管环节,通过信用激励和引导提高诚信意识;在事中监管环节,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事后监管环节,强调用好信用评价结果的失信联合惩戒。

差异化监管,让行业营商环境“良币驱逐劣币”。与对所有监管主体平均用力导致监管成本高、市场干扰多的传统监管模式不同,宁波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根据不同信用状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从而提高了监管效能,强化了行业的诚信共识。

联动监管,聚多跨协同合力高效“齐抓共治”。宁波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采用数字化、大数据的手段,有效整合各类信用信息,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精准刻画,建立风险预判预警机制,为实施精准研判和风险隐患预防奠定支撑基础。与传统监管各自为战的模式不同,主动对接发改、人社、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等部门及司法部门、纳入“信用宁波”的整体框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建筑市场信用监管的强大合力。

二、亮点特色

突出“项目为王”导向。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现场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除传统市场信用评价外,增设项目管理评价要求,对企业和项目不良行为的失信扣分下不封底,有效遏制企业只注重良好行为加分项却忽视了工程项目一线安全质量水平的情况,促使市场主体时时规范建设行为、处处珍惜执业信誉。

倡导“术业有专攻”。按照企业资质类别进行分组评价,将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组别分为房屋建筑领域、市政工程领域(含轨道交通)、专业承包领域,针对企业的专业优势进行更科学公正的评价,避免因企业的规模大小而简单粗暴地一刀切,倒逼部分“大而不强”的企业进一步强化“内涵式”发展。

重视公平公正评价。对不良行为采取以单个项目区域内排名赋分并取均值的方式,一定程度缓解一直以来困扰建筑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做多错多”难题,和不同区域间执法尺度、执法频率等差异的影响,更具合理性。同时实施日常动态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实现信用管理的常态化,引导市场主体重视各项日常工作和长期经营行为,避免企业不能“躺拿”高分。

三、工作成效

目前,宁波市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已将包括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勘察设计企业等 工程建设领域主要参建主体共6424家,建设项目32162个,从业人员226791人纳入信用管理,产生信用信息36000余条。今年1-11月,全市房建项目信用评价率88.2%,增长45.3%;市政项目信用评价率90.8%,增长40.1%;累计录入不良行为信息1177条,同比增长26.7%,有力提高了安全质量和建筑市场现场监管权威性、有效性。

摘自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 2023.12.28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