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防水 > 正文

防水:有利可图换建筑不漏

更新时间:2019-01-28 10:15:42点击次数:1047次字号:T|T

对于频频发生的低价中标事件,有人担心低价的结果会带来低质,有人质疑是故意压价、恶性竞争,还有人猜测企业玩低价中标再提价的猫腻。“低价中标是貌似善举的恶行”这是北师大教授钟伟对于低价中标发表的观点。“渗漏居高不下就是低价中标导致非标蔓延而造成的后果。”防水业内人这样看低价中标。

    据了解,防水行业中70%的企业在生产非标(低于国标、行标)或者假冒伪劣产品。截至2015年底,防水行业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000家左右,以此推算,至少700家企业生产非标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低价中标不只是个别企业、个别地方的不自觉行为,而是建筑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

    地方政府和国企的招投标中,以最低价中标的方式进行,初衷是为了防范腐败和利益输送,如今却带来了良者退出和劣者胡来的困局。虽然现行《招标投标法》明确规定“投标人不能低于成本报价”,但这种畸形的投标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常态,并且贯穿在大部分的招标项目中。“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低价”,实际上的价格已经是不保本的价格了。大家的毛利都处在一个不是太高的状况,价格是同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一个几乎以低价为唯一竞争尺度的社会,除了你死我活,还存在你帮我扶吗?

    在做不到将招投标的东西改变的情况下,为了追求利润或不出现较大亏损,只能适应市场,在低价中标后靠偷工减料来平衡“低价中标”带来的成本缺口。“渗漏”就是低价中标导致非标蔓延而带来后果的具体体现。个别企业不计后果、竞相降价的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防水行业的整体利益。

多位防水业内专家表示,恶性竞争的问题在于服务边界不清晰、监管不严格、调价机制不完善,以及背后的官商勾结等问题。价格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没有吸引力,甚至是亏本的,这导致低价中标者低质运行无监管、调价暗箱操作等。低价中标也从单纯的经济纠纷,发酵成社会问题。政府要想办法在政策上做一些调整,只有让企业有利可图,才能实现建筑不漏!

防水您我他 作者:唐糖